01版:要闻

02版:法治

03版:关注·世界环境日

04版:法治经纬

05版:平安中国

06版:平安中国

07版:守法普法

08版:综合

09版:公告

生态警长用“平安蓝”守护“生态绿”

候鸟栖息地里的生态警务“密码”

法治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 本报记者 张晨

  “看,那一大群鸟都是天鹅!”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公安局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民警介绍二卡国家级湿地公园候鸟种类情况时的一幕。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候鸟栖息地里的生态警务“密码”是什么?近年来,公安机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候鸟栖息地的保护工作,用“平安蓝”守护“生态绿”。
  “5月是候鸟大规模迁徙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我们会专门安排警力协助开展巡逻监测,以确保候鸟平安过境。”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公安局海拉尔分局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负责人说。
  据了解,候鸟迁徙中一般会沿着固定的路线行进,在内蒙古地区短暂休整后一直继续北上,直到飞回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生活繁衍。海拉尔地区是候鸟迁徙重要的中停地,每年春季从外省北迁的大批候鸟会经此停留、觅食,海拉尔公安的春季保护候鸟行动也从四月初一直持续到六月中旬。
  在候鸟来临前,为了及时消除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环食药侦大队不仅会提前对候鸟集中的栖息区域、湿地、保护区进行巡查巡护,还会重点清查和清除猎套、鸟网等非法猎捕工具,进一步严防发生投毒、猎捕等违法犯罪行为。
  除了在巡逻防护上下功夫,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还主动走访候鸟栖息地附近群众进行候鸟保护宣传工作,并在核心区外围制作了醒目的标语、条幅。随着群众动植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仅去年民警就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救助了20余只野生鸟类,其中不乏红隼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海拉尔公安分局还与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繁育救护中心建立了野生动物救助协作机制,让候鸟更及时地得到专业科学救助,早日回归自然。
  从各地实践来看,浙江、湖北、青海、内蒙古等地公安机关近年来相继推进“生态警长”机制,实施“生态警务战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格局。
  其中,湖北省公安厅组织全省森警专干担任“生态警长”,持续强化野生鸟类分布区、越冬地、迁徙停歇地、迁飞通道、驯养繁殖等重点场所的“拉网式”巡查巡护。各地“生态警长”围绕湖北省58处鸟类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在传统“步巡+车巡”基础上,打造警用无人机巡查和视频巡查的空地联勤新模式,构建全方位空中巡防圈层,为鸟儿栖息、迁飞保驾护航。
  在加强巡查守护的同时,湖北各级公安机关还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协作,汇聚专业资源,畅通快速救助渠道,规范救助程序,构建鸟类救助体系,帮助受伤鸟儿重回大自然。据统计,2023年以来,湖北公安机关共协助救治鸟类等野生动物700余只。
  “现在湿地周边村民环保意识很强,知道不能进入保护区,里面的鸟类也越来越多,我们当好‘生态警长’很有成就感。”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联勤警务站警长张铭说。
  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白腹隼雕……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如今栖息在这里。漩门湾湿地科普馆通过设置漩门湾湿地全貌、围垦历史等模块,全面展示了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引导公众从爱护生态环境、学习生物知识、分享保护理念等方面,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
  据张铭介绍,玉环市公安局对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中心进行改造,建成了集视频指挥、联勤会商、服务接待、值班备勤为一体的生态联勤警务站,成为生态保护的“前哨站”、方便游客的“服务站”。同时,配套制定“1+7+N”警务联盟新模式,社会力量灵活参与,破解偷捕盗捞、破坏生态等方面难题。
  为全时空守护野生动植物的安全,玉环公安与自然规划、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等部门携手,实现“湿地有哨声、警官来报到、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共同担负起守护湿地的重要责任。
  此外,玉环市公安局以派出所和各部门为主干力量,建立“萤火虫”先锋队,结合“水上船巡+陆上步巡+无人机空巡”,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巡逻防范、志愿服务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多部门联合巡查50余次,收缴河沟内违法设置的捕鸟粘网、地笼、捕兽夹等20余件,开展无人机喊话驱散可疑人员20余次,让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鸟类繁衍栖息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