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平安中国·窗口

03版:平安中国·社区

04版:摄影报道

05版:青少年与法

06版:法律服务·说法

07版:法律服务·解读

08版:平安中国·身影

一台法治短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法治日报      2024年12月29日     

  图为北京育才学校代表队表演法治舞台剧。 张彬 摄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 本报实习生 高硕
  
  “‘更有魅力’直播间重磅推出e人宝典,只要9块9?是‘薅羊毛’?还是连环圈套?”
  “真假难辨戴假面,AI换脸把人骗,数智生活有双面,学法懂法守安全!”
  12月22日,第二十五届“西检杯”西城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竞赛决赛现场,生动诙谐的法治短剧表演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这场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西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共青团西城区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最佳演员奖10名及最佳指导教师奖。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于今年正式实施,本届“西检杯”首次划定表演主题“法说少年‘网’事 照亮e路青春”,采用线上录制普法短片预赛展演、线下表演法治短剧决赛比拼的竞赛模式,鼓励参赛学生培塑网络法治素养,传递网络青春能量。经过预赛阶段激烈角逐,10支代表队脱颖而出入围决赛。
  进入决赛的10支参赛队围绕数智时代网络诈骗、网络舆论、AI风险等热点问题,融合快板、朗诵、Rap、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以生动的演绎展现出法治思想的内涵和法治文化的魅力。
  为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和赛事的趣味性,决赛还设有未成年人法律知识问答环节,并邀请专家答疑解惑。题目设置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热点问题,与剧目内容环环相扣。现场近三百名中小学生踊跃竞答,竞赛现场变身普法课堂。最终,北京育才学校代表队的法治舞台剧《熊猫爱吃巧克力》、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代表队的法治舞台剧《明明明白》勇夺桂冠。
  赛后,西城区奋斗小学三年级学生唐米淇说:“希望通过我们的舞台剧提醒其他小朋友们,虽然AI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但也要看到其中的风险,学会保护自己,不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和奇怪的消息。”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教师姚芸表示,“西检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竞赛以法治短剧的形式,充分调动未成年人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引导未成年人强化尊法意识,营造健康积极的学校教学环境。
  西城区检察院检察长张军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呵护下,“西检杯”25年来不断延伸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触角,探索创新竞赛形式,成为全区乃至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特色品牌。本届“西检杯”第一次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锚定影响未成年人安全用网的突出问题。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提升对数据思维的把握能力、对信息舆论的辨别能力、对网络应用的驾驭能力和对用网风险的自护能力,让青春梦想与法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