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法治

03版:政法

04版:法治经纬

05版:人大视窗

06版:人大视窗

07版:法治社会

08版:综合

09版:地方新闻

10版:地方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公告

13版:公告

破解治理难题 提高服务质效

大连后革村流动人口服务站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法治日报      2025年05月13日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前来务工、经商、生活。流动人口的涌入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同时也衍生出诸多的社会治理难题。
  面对这些困境,甘井子区积极探索,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以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85%的革镇堡街道后革村为试点,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站,着力破解流动人口治理难题,不断提高服务管理质效。
  据统计,后革村流动人口服务站试运行半年来,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0%,流动人口归属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实践中,后革村以网格化为基础,推动管理服务全域覆盖。通过优化网格布局,将原有9个网格扩充至13个,在居民网格内聚焦民生服务,在企业网格中筑牢安全防线,实现“民生”与“安全”双轨并行、精准发力。
  后革村在全区率先聘用专职网格员,围绕信息采集、政策宣传、民生服务、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方面加强每日网格巡查,实现工作精细化、全覆盖。
  近日,后革村第一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居民王某因饮酒情绪激动踹邻居家门,与邻居发生言语冲突,网格员迅速将情况上报。随后,经多方联动调解,王某认识到错误并向邻居道歉,这起纠纷快速被化解。
  后革村在村里中心位置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站,为流动人口提供租房、就业、就学、暂住证办理等“一站式”民生服务。同步开展健康义诊、心理疏导、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切实提升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幸福感。
  同时,后革村制作发放的“连心卡”,集成便民热线、服务场所地址、生活常识等信息,实现服务“一卡通达”,打通与群众“零距离”沟通的最后一米。
  围绕安全管理,后革村村委会与房东、承租人签订“双承诺书”,明确三方权责;联合76家小商铺悬挂“温馨提示牌”,公示网格员信息和便民电话,同步设置“招聘信息发布栏”,对接周边企业实时更新岗位需求,既解群众急难愁盼,又搭建起就业便捷桥梁。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后革村投资近百万元打造智慧网格指挥中心和智能化工作室,开发“大杂院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问题发现、分拨、处理、反馈的闭环管理。
  近日,后革村网格员巡查到门球广场时,发现一块掉落的广告牌横亘路边,存在安全隐患。网格员当即掏出手机通过“大杂院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上传现场照片,将隐患信息迅速推送至系统平台。
  系统智能识别后,将问题派至对应物业。物业人员快速锁定位置、组织维修人员赶赴现场,及时将破损广告牌拆除,并加固了周边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