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政法

04版:法治经纬

05版:声音

06版:案件

07版:军事广角

08版:综合

09版:法学院

10版:法学院

11版:法学院

12版:综合

13版:公告

陈璇谈建构自愿性的认定标准——

需以两个视角为支柱搭建分析框架

法治日报      2023年02月15日     

  

  中国人民大学陈璇在《法学》2022年第11期上发表题为《危险接受的自愿性:分析视角与判断标准》的文章中指出:
  司法实践中涉及危险接受的大量案件表现为,被害人因为自保本能、义务命令或者伦理要求而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并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实施了自陷危险的举动。在此情况下,能否以及应当在多大范围内认定被害人是自愿接受风险,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欲体系性地建构自愿性的认定标准,需以心理状态和社会价值这两个视角为支柱搭建分析框架。首先,只有当被害人的心理压力源自行为人所引起的某种法益冲突时,它才可能具备排除自愿性的效果。其次,根据举“严”以明“宽”的原理,当被害人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足以排除期待可能性的程度时,可以直接否定危险接受的自愿性。最后,当被害人为了保护生命、健康以外的其他法益而自陷危险时,需要综合其自危行为保护的利益、行为方式的合理性等因素,具体地确定自危行为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