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法治

03版:政法

04版:法治经纬

05版:人大视窗

06版:人大视窗

07版:法治社会

08版:综合

09版:平安中国

10版:平安中国

11版:守法普法

12版:综合

13版:公告

新时代法治文化反哺高质量法院工作

丰硕文化成果擦亮法院为民底色

法治日报      2022年08月16日     



  图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秉持“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义”理念,制作了《宁海路75号》《整卷少女》《宜怀念》MV、《第十五法庭》普法剧等一批成功“出圈”的优秀文化作品。 江苏高院供图
  □ 本报记者 张晨

  怎么能让看起来“虚”的软实力,产生“实”的影响力?一系列法院文化建设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给出了范本:建成贵州省首个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政治生活馆;制作“出圈”的优秀文化作品;推动“马锡五审判方式”融入新时代法院工作实践……
  前不久,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就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进行展示交流。以忠诚为民、崇法尚德、公正廉洁、刚正不阿、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为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弘扬优良传统
  “这土地多美啊!养育了我,养育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趁着还能走动,要多做点事。”1961年夏,新中国人民司法事业杰出的推动者、实践者马锡五行走在甘肃庆阳的山路上。
  这是电影《马锡五断案》中的一个镜头。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青年干警周莹结合审判实践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陕西法院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内涵价值、办案故事、典型案例制作成标语、展板,布设在法院显著位置,让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印记时时可见、处处可见。‘三秦最美法院人’自媒体专栏、‘新时代马锡五式好法官’评选宣传活动等掀起人人争当新时代马锡五式好法官的浓厚氛围,越来越多‘心中有民’‘腿上带泥’的法官涌现出来。”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郑智航认为,马锡五式审判文化强调“携案卷下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审判和调解相结合的审判作风”,是各级法院文化塑造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
  翻开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长卷,弘扬司法传统是其中醒目的一章。
  2020年9月27日,由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的法治教育政治生活馆正式开馆。如今,展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遵义法治文化新名片。
  人民法院不断挖掘凝练党的红色资源,汲取传统法治文化的力量和优势,传承优良司法传统,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汲取奋斗力量,法院文化建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河北、甘肃、江西、重庆等地法院依托本地红色司法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司法良知、家教家风教育,引导干警赓续红色血脉,坚定法治信仰。
  “近年来,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法院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司法改革任务艰巨繁重,法院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更加需要法院文化的思想引领、精神激励和文化滋养。在具体实践中,各级法院按照相关部署,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加强司法文化塑造,并系统推进法官文化、诉讼文化和司法环境文化一体化建设。”郑智航说。
构筑精神高地
  近年来,人民法院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以邹碧华、周春梅、李庆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引领着人民法院干警奋勇前行。
  上海法院依托邹碧华精神发源地优势,弘扬传承践行邹碧华精神,坚持以学铸魂、以学育人,以邹碧华为标杆,培养锻造过硬法院队伍,让“一个人”变成“一群人”。
  周春梅生前工作的湖南法院把弘扬英模精神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关心关爱英模干警等工作机制,以春梅精神为标杆,淬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河南法院用实景再现方式建设李庆军事迹展馆,梳理李庆军日记,把李庆军事迹具象化、数字化,使其成为持久的集体记忆、自觉对照的行为标杆。
  优秀的法院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让“一群人”影响“更多人”,将法治精神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尊法崇法的社会环境。
  为表达法院人的初心和坚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创作了《宁海路75号》《整卷少女》等“出圈”作品,通过平实的歌词、流行化的曲风、漫画和实景相结合的画面,唱出了法院人的坚守和柔情;
  山东法院“微信踢群第一案”等案件的全媒体直播系列作品总传播量年均12亿人次;
  湖北法院全员读书,打造书香法院,组织线下青年读书会900余场次;
  四川法院深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法治基因,打造“石榴籽”“正义雪莲”等法院文化品牌,《法暖焙茶香》等40余部作品荣获全国法院微电影微视频大奖;
  ……
  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法院文化作品、文化品牌产生广泛影响,文化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
恪守司法良知
  在祖国南端,海南法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办案,引领法官办理“有灵魂案件”;
  在辽阔草原上,内蒙古法院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提升审判质效的强大动力和司法为民的具体实践;
  在革命老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持续鼓舞着宁夏法院干警,夜课堂、党课月、读书会、大讲坛、微故事、微电影等活动竞相开展,涌现出“贺兰雪”“六盘峰”“沙坡情”等一批阵地品牌;
  ……
  法治文明之花在华夏大地热烈绽放,法院文化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郑智航告诉记者,司法文化塑造的核心在于司法文化的沉淀,通过这种文化沉淀,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状况和相应的对于法律实践与法律生活的态度能够得以延续下来,从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安徽,人民法院把法院文化建设同审判执行主责主业相结合,充分尊重法官主体地位,“以办案论英雄”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2018年以来,安徽法院审判执行案件结案率持续位居全国法院前三。
  在青海,人民法院基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思想,加强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的环境司法模式,守护“大美青海”新形象。
  在新疆,人民法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审判文化的渊和源,布尔津县贾登峪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人民法庭在喝着盖碗茶、弹着冬不拉、唱着亚克西的和谐氛围下,奏响民族团结乐章,成为新时代天山南北基层人民法庭的生动写照。
  公生明,廉生威。恪守司法良知是人民法院的必修课。
  郑智航建议:“法院文化建设应当秉持理性务实的态度,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克制,坚持踏实而坚定、循序渐进的工作作风。具体来讲,应当坚持建构主义与进化主义相结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现实性相结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逻辑;应当强化精神文化、权利文化、职业文化和文化沉淀在法院文化塑造过程中的重要性,生发出更有生命力的法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