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在公正高效便企上下狠功夫
法治日报
2023年09月11日

邓文忠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检察院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牢牢把握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定位,深化理念变革,依法能动履职,延伸检察服务,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助力萍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深化理念变革,锚定法治化营商环境正确方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动力。我们坚持依法能动履职,聚焦打造“重商安商护商亲商”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进一步做优法律监督,增强办案质效,提升服务水平,让司法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切实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落到实处。
以学增信,推动内化于心。全市检察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主动与其他政法机关加强协作,开展同堂培训,树牢“平等保护”思想,深化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统一执法司法理念和办案标准尺度,合力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以学促干,推动“外化于行”。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同步建立工作目标、举措、责任“三张清单”,将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个人奖惩,倒逼落地见效。出台《能动履职服务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细化工作举措,打造涉企案件办理“快车道”,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优检察服务。
二、忠诚履职尽责,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社会环境
安全稳定是实现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前提。检察机关必须充分协调履行“四大检察”职能,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扫”为先,清除企业健康发展阻碍。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结合起来,严厉惩治垄断经营、强揽工程、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障经济有序发展。
“打”为基,破除企业健康发展壁垒。加大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力度,运用提前介入侦查等方式,前移监督关口,使办案周期平均缩短7个工作日。把追赃挽损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督促及时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最大限度帮助受害企业止损。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成立综合办案组,对知识产权案件开展“一案四查”(即同步审查刑事犯罪、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和公益诉讼线索),提升办案质效。
“护”为要,筑牢企业健康发展屏障。严格区分企业生产经营、创新中的罪与非罪,准确把握涉企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审慎采取各类司法强制措施,避免“办理一个案子,搞垮一个企业”,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彰显检察担当。
三、聚焦中心大局,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有效应对严峻复杂形势、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检察机关作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既需要充分履职给予企业全方位保护,也需要针对企业发展刚需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积极推出涉企司法保护专项行动。我们紧盯市场主体核心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依法能动履职,助力激发市场内生动力。开展民营企业司法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财产被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情况。针对存在执法瑕疵的,坚决启动纠错程序,严肃追究责任,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把民事检察工作作为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加大对涉民营经济案件的民事法律监督力度,通过抗诉、提出检察建议等方式,依法纠正错案,让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依法查办涉企虚假诉讼,帮助企业挽回损失,有力维护社会诚信与市场秩序。
四、延伸检察服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产品
延伸检察服务是聚焦新时期市场主体需求,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破难题、解新题、开新局的关键一招,也是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在公正、高效、便企上狠下功夫,推出一系列安商护企检察产品,努力跑出服务企业“加速度”。
变一元服务为多元服务。我们成立非公企业维权工作办公室,“一站式”办理涉企案件、解决企业诉求。为进一步畅通权益保障渠道,建立“检察+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企业”服务模式,在全市6个工业园区、15家商会(行业协会)设置联系点,以“一点”辐射带动“多点”,解决企业反映的矛盾化解效率不高、矛盾风险上行等问题。同步开通线上服务,与市工商联建立“12309+967788”专线合作框架协议,实现通话“一键转接”,构建涉非公企业维权线索及时移送、共同研判、合力处置等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要更积极开展检察长接访月活动,让领导带头与企业结对走访,收集建议,推行“一人受理、全链条分解、跨部门处理、全过程督办”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常态化开展“访商会、问诉求”,深入企业“面对面”答疑解惑,“心贴心”办结诉求。继续发扬“店小二”精神,上门问企业真实之需、解企业发展之难,真正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既释法结又解心结。要更注重法理情相结合,既讲法律政策,又重情绪疏导,帮助企业彻底走出诉讼桎梏,助推良性发展。发挥检察听证在涉企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对涉企案件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引导双方消弭对立情绪、依法表达诉求。创新开展“巡回”公开听证,把公开听证席摆进企业、摆到群众“家门口”,邀请行业专家、基层政府有关负责人、当地乡贤一同参加,助推矛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