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
记忆依然滚烫
法治日报
2025年06月03日
□ 台建林
参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选题策划的日子里,总想起老家汾南一所小学的那个老校工。
校工后脑勺有道伤疤,自脖颈起,蜿蜒到头顶。巨型伤疤让我们一众学生惊恐,甚至做过噩梦。校工“跑日本”时,躲到一棵柿子树上,但还是被鬼子发现,驱赶他下树,用刺刀戳他的头颅。
他死里逃生。
很多年过去了,以为很多事情已经忘却。殊不知“抗战”两个字映入眼帘且能够为纪念抗战胜利做点事情的时候,那道伤疤就又浮现眼前了。记忆依然滚烫。
我们的记者同事、学者朋友的稿件纷至沓来。一字一句间,我们看到,黄河在怒号,雪橇在冬日林海飞驰,战船在白洋淀穿梭,神枪手在青纱帐出没,领袖在窑洞运筹……铁血与柔情,家国与民族,战争与和平,乃至中国式现代化,再也不是一堆抽象概念,尽皆鲜活起来。
这一期,我们依例推出一篇纪实稿件和一篇理论文章。
这一刻,报纸即将付印。“夕阳台”老照片上的八路军将士,在当年战地记者按下相机快门之后,仿佛站立起来,拂去衣裤上的尘土。他们的脚下,是日寇精心构筑的阵地,已被炸得稀巴烂。硝烟深处,他们微笑着,向80年后的我们微微挥手,似乎要叮嘱些什么。
不由眼眶湿润,小心翼翼地,在键盘敲下本期报道的最后一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