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平安中国·窗口

03版:平安中国·社区

04版:摄影报道

05版:生活

06版:法律服务·说法

07版:法律服务·解读

08版:平安中国·身影

巧用“两问”金钥匙 打开平安建设新局面

法治日报      2025年06月29日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邹优健
□ 本报通讯员       李娇
  
  5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公正乡公正村的村民黄某一边忙着采摘玉米,一边向前来回访的民警道谢:“多亏你们及时帮忙,不然我哪有心思干农活啊!”
  这份感激之情,源于两个月前的一次走访。今年春节过后,黄某发现丈夫精神出现异常,性情日渐狂躁,时常无故谩骂,让全家人生活在恐惧中。
  困扰黄某的问题在3月21日得到解决。当天,公正派出所所长冯平带队来到公正村开展“问安于民”“问计于民”(以下简称“两问”)专项行动。黄某将自己家里的情况告诉民警,请求帮忙解决。
  冯平带队当即入户调查了解情况。经和家属沟通,当天便协调将患者送医治疗,化解了这个家庭的隐忧。
  上思县位于十万大山北麓,共有8个乡镇,常住人口19.56万人。2023年5月,一场以“两问”为核心的平安建设实践在上思县开展。
  “我们组织全县干部、政法干警对2018年以来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回访,每人至少走访30户。”上思县委政法委干部李健强告诉记者,通过登门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社情民意,着力化解群众“心结”。
  今年2月底,思阳镇干部在和星村入户开展“两问”工作时,六包屯村民潘某伍反映其与同村村民潘某群的林木经济纠纷一直未能得到解决,请求镇政府和村委会出面协调解决。
  潘某群与潘某伍因存在土地争议,在2021年至2022年间,潘某群先后两次私自砍伐潘某伍种植的林木,后经评估造成经济损失约1.6万元。思阳镇曾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潘某群坚持认为被砍伐林木的地块属于其个人的承包地,拒绝进行赔偿。
  信息收集上来后,由县法院、检察院以及思阳镇政府、派出所等单位部门人员组成的调解组来到六包屯,成功化解这起纠纷。
  “困扰了我几年的问题一朝解决,当天就赔偿了我的损失。”潘某伍说,以前是自己上门找人办事,现在是干部主动找上门来。
  “两问”有效解决了以往矛盾纠纷排查“被动应对”的难点。“两问”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思县共排查出矛盾纠纷695件,已化解656件,化解成功率达94%。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套完善的“收集—研判—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干部走访时统一携带两张问卷(“问安于民”和“问计于民”问卷),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办,疑难问题由县委政法委牵头会商、各部门协作解决,确保事事有回音。
  “‘两问’专项行动不仅是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更是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的金钥匙。”在南屏瑶族乡乡长凌小华看来,“两问”专项行动,是一项与群众心贴心的双向奔赴。乡干部通过走村入户,了解到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急难愁盼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进行解决。“‘两问’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还提升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也为乡镇发展注入新动力。”凌小华说。
  截至目前,上思县干部已累计开展“问安于民”“问计于民”走访调查约1.1万人次,走访群众约两万名,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14个。
  巧用“两问”这把“金钥匙”,上思县打开了平安建设的新局面。两年来,全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今年1月至5月,全县共受理治安案件178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3.28%;电诈案件立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76.19%、87.5%。
  “‘两问’问出的是民心民意,筑牢的是平安根基,这种双向奔赴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上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包玉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