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法治

03版:政法

04版:法治经纬

05版:人大视窗

06版:人大视窗

07版:法治社会

08版:综合

09版:地方新闻

10版:地方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公告

13版:公告

第一季度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执行难”源头治理打通内循环

法治日报      2025年04月08日     
  □ 本报记者 张昊

  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人民法院深化交叉执行、规范执行工作情况和第一季度执行工作情况。
  《法治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继2024年执行整体工作实现“三升三降”(即执行到位率、执行到位金额及信用修复人次上升,首次执行案件数、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及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次下降)后,第一季度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依然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运行更加顺畅,“执行难”源头治理打通内循环。
交叉执行逐步常态化长效化
  “交叉执行推行一年半以来,人民法院通过交叉执行化解了许多重案、难案、骨头案,并逐步成为执行条线常态化、长效化的日常工作。”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说,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法院交叉执行案件近30万件,取得实质进展或化解近15万件,执行到位金额将近1600亿元。
  交叉执行着力解决疑难复杂案件,聚焦涉民生案件。如何精准发现此类案件?黄文俊介绍说,执行法院主动发现案件,执行局负责人承担起“关键少数”作用,定期组织对案件进行评查,对于被执行人主体特殊、外部干扰大、财产在外地不便执行等案件,依法向上级法院报请交叉执行。上级法院可以提级执行,以排除干扰,或者开展协同执行,汇聚辖区不同法院力量,共同推动执行。上级法院对长期未结案件、群众信访案件强化监管,抽取积压多年的待执案件开展交叉执行。对同一被执行人涉多起执行案件的,可以研究是否开展集中执行。同时,上级法院要全程指导、强化督促,确保件件取得实效。
  今年最高法主要从哪些方面抓好交叉执行工作?“进一步着力案件化解。”黄文俊举例说,今年1月,最高法执行局专门启动交叉执行攻坚“双百”涉民生案件暖冬行动,聚焦200件小标的涉民生、涉执信访和带财终本案件,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将交叉执行的效果百分之百转化为人民群众获得感。
  “今年1月,最高法下发了今年首批(累计第五批)10个先进典型案例和10个追责案例。”黄文俊说,最高法将进一步聚焦案例引领,并进一步强化条线指导,编发交叉执行问答,指导实践。
“立审执一体化”凝聚合力
  最高法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说,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最高法在不断推进执行联动工作的同时,明确提出要畅通完善法院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加强立案、审判、执行等不同部门协调配合,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凝聚起法院内部解决“执行难”的整体合力。
  2024年8月,最高法印发《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 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要求建立“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着眼于做实矛盾纠纷执前化解,强化立审执衔接配合,遏制执行案件快速增长的势头。
  “具体举措包括强化保全措施应用,加强风险提示和释明引导,开展关联案件检索和信息通知,突出裁判文书主文可执行性,强化审判部门判后督促履行义务,探索保全财产直接扣划,推进财产自行处置,稳慎推进‘执破融合’,强化执行异议化解和滥用异议司法规制。”周加海说,通过这些措施及多链条联动,2024年执行案件出现拐点。
  对于第一季度执行工作情况,黄文俊说,“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运行更加顺畅,“执行难”源头治理打通内循环。第一季度执行完毕率为44.32%,执行到位率为56.74%(较去年全年分别增长4.19%和2.45%),均保持高位。同时,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间72天,环比稳步缩短。
  2024年失信名单人数实现10年来首次下降后,第一季度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名单39.42万人次,同比继续下降9%,同时完成信用修复超40万人次,失信名单人数延续了2024年的负增长趋势。黄文俊说,人民法院打击失信和规范执行齐头并进,通过积极作为,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助力。
  第一季度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量9.82万件,同比上升10%,成交率为64.54%,同比上升6%,呈现“双升”态势。“财产变现处置工作效率提升、效能释放,为稳市场、促消费提供了更多增长动能。”黄文俊说。
部署开展规范提升三年行动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最高法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执行工作规范提升三年行动(以下简称规范提升三年行动)。
  对于开展规范提升三年行动的初步打算,黄文俊说,第一年进行重点问题排查整改,各地执行部门自我检视、对照规范、找出问题、立行立改;第二年进行规范创优活动,创造形成依法执行、规范执行的大环境和良好氛围;第三年落实监督强队伍,以更加健全的执行制度、更加规范的执行行为、更高素质的执行队伍,持续增强人民群众执行获得感和满意度。
  围绕规范制度、制度执行、队伍建设等内容,黄文俊介绍了重点部署——
  确保执行规范制度更加完善。最高法已组建专班,调研起草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纪要,对突出争议问题进行规范,进一步统一执行规则、明确执行尺度,强化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效果。同时,注重做实“法答网”“案例库”工作,为执行人员办案提供制度性权威参考。
  确保制度执行更加精准到位。专项行动中,最高法坚持问题导向,对易发、多发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立案、查控、处置、案款管理等进行全流程规范,着力解决制度规范落地见效问题。尽最大限度查人找物,尽最大努力及时兑现当事人权益。
  确保执行队伍更加廉洁担当。专项行动将执行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聚焦解决队伍建设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执行工作作风,积极回应当事人合理诉求,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以及“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现象发生。同时,做实严管就是厚爱,从严监督管理,持续推进执行领域正风肃纪,坚决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发布会上,最高法还发布了第45批6件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这是自2010年指导性案例制度建立以来,最高法首次发布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本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集中体现了人民法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行,对于切实解决“执行难”,做实做好做优执行工作具有很强参考价值。
  本报北京4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