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活态传承”的法律保护
法治日报
2023年08月23日
□ 陆娅妮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多元文化中的瑰宝,承载了各民族的情感、历史和集体记忆。它的“活态传承”是一种从一代传至另一代的、具有生命力的传递方式。“活态传承”是指民族音乐如何在社群中持续、有机地实践、传授和再创作,不仅关注其物质形式,还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法律为这种传承方式提供了明确界定:确定了主要的传承者如特定民族、音乐家、教育者等;列举了活动范围,如教育、公共演出和家庭仪式;指出了特定的音乐作品、乐器和技巧;描述了适当的传承方法,如口头传承和示范教学。最重要的是法律赋予传承者对他们的音乐作品和文化的权益,包括著作权和表演权,并确保其不被歪曲或商业化。总之,法律旨在保护传承者、确保民族音乐的恰当运用和尊重传承。
如何完善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深入审查与条款更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关于民族音乐方面进行系统性、条款级的审查,考虑时效性、完整性和适应性问题。关于民族音乐“活态传承”的具体内容,应考虑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的独特性,结合实地调查和专家建议,进行如下详细划分方面的修订:
家族传承:定义何为家族内的资质认定,如何保障家族间的知识产权以及如何支持家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继续传承。例如,资质认定可以通过家族的音乐活动历史、家族中的知名音乐家或者音乐作品来进行。同时,鼓励家族之间签署知识产权协议,明确音乐作品的使用和传承权限。对于资金有限的家族,可以申请政府补助或参与政府主办的音乐项目,以获取必要的支持。
师徒传承:明确师徒之间的合约内容,包括学习期限、教授内容、费用支付、权利和义务以及在违约时的法律保障。
参考与融合国际经验:深入研究国际条约和法律,对比分析其与我国法律法规在细节上的异同,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公约。例如,可以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条款,对比我国应如何在法律层面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当的重视和保护。同时,针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如其他国家是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或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传统音乐的传播与教育。从中汲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进,以确保民族音乐传承的活力和持续性。对于与其他国家相似的传承难题,如知识产权保护、传承者权益等,可以参考并学习国际上的处理方式和策略,以便更加完善和具体化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何强化法律执行与监管
第一,加强民族音乐的法律执行与监管。为了更好地执行法律,专门针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是关键。这意味着不仅要有专门的机构监管这些音乐的传承,还要确保该机构具有音乐和文化的相关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发扬民族音乐。
第二,建立针对民族音乐的奖惩机制。为了鼓励各个民族保护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明确奖励和处罚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那些违反规定,可能导致传统音乐失传或遭到破坏的行为,应予以严厉处罚。另外,对于那些在保护和传承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社区,应该给予经济、政策或荣誉上的奖励。
第三,加强公众和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民族音乐不仅是某个特定民族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因此,相关机构不仅应该关注国内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还应该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这样可以从国外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同时也可以将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此外,通过各种公众活动、教育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将极大加深整个社会对此的认识和重视。
激励与保障措施
首先,考虑经济补贴与税收优惠。活态传承者往往为了传承民族音乐而放弃其他更具经济效益的机会。为此,应考虑为活态传承者提供经济补贴,确保他们在致力于音乐传承时能够维持基本生计。具体金额可以根据活态传承者的贡献程度、所在地区以及他们传承的特定音乐类型进行定期调整。此外,为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推广,可以考虑为相关的文化项目和活动提供税务减免,以降低经营成本。
其次,提供教育、培训以及平台和资源支持。活态传承者不仅需要音乐方面的才华,还需要掌握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利用现代社会的资源。因此,建立专门针对活态传承者的教育、培训机构或课程尤为重要。例如,可以提供关于数字技术、社交媒体营销、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和市场相结合,拓展更广泛的受众。此外,为他们提供展示、研讨和交流的专门平台,如音乐节、研讨会、线上分享平台等,有助于他们分享经验、获取资源,并与更多听众互动。
最后,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为确保活态传承者的作品和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建议设立专门机构,为活态传承者提供有关著作权、表演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咨询和保护。例如,对于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为其登记著作权,确保其不会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用于商业用途。另外,考虑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使得获得该标志的作品或项目在社会上获得更高的认知度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