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法治

03版:政法

04版:法治经纬

05版:评论

06版:案件

07版:军事广角

08版:综合

09版:法学院

10版:法学院

11版:法学院

12版:综合

13版:公告

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作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法治日报      2025年03月19日     
开栏语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坚强的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为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本报即日起开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栏,聚焦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在支持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经验成效,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万静
  
  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市场环境、营商环境的好坏关乎其发展的质量与水平。3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主动作为,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监管执法、完善帮扶措施,努力以高质量的市场监管,切实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机制
  为提升公平竞争审查质效,强化制度刚性约束,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旨在进一步细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要求、规范审查程序,加大纠治当前各方反映突出的不当市场干预典型行为,助力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实施办法》明确了公平竞争审查的范围,确定市场监管总局及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具体职责;压实文件起草单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能力建设、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的责任。《实施办法》还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规定的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等四个方面的审查标准细化为66项具体情形,便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政策措施起草单位准确理解、规范适用;明确例外规定中“没有对公平竞争影响更小的替代方案”“合理实施期限”等概念的含义,防止例外规定被滥用,损害市场竞争。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通过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完善反垄断指南,着力解决地方隐性壁垒等问题,让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强化对企业间过度竞争的合规引导和监管规范,严厉打击恶意比价、虚假宣传、互黑互踩等市场乱象,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
  为民营企业运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对外披露,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5年1月底的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大幅提升,数量占据绝对优势,民营企业正在加快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计量、标准等质量技术帮扶,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努力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好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既要立足当下,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又要着眼长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今年2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出台网络交易平台合规管理主体责任有关制度,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着力完善帮扶措施。深入实施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化信用提升行动,推进企业信用合规管理。开展以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升级行动,发布广告业“组合式”助企政策,推动质量融资增信加力增量扩面,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同时着力规范监管执法。市场监管总局纵深推进服务型执法,加快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科学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深化双随机监管,以智慧化手段推广非现场监管,提升法治、信用、智慧监管水平。
  为民营经济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不小冲击。从数万亿元规模的减税降费,到多措并举降低用能用地用工成本,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帮助广大民营企业渡过难关。然而一些地方出现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等问题,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发关注。对此,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对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亮剑,不仅是对法治权威的捍卫,更是对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有力维护。
  针对企业普遍关注的“乱收费”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集中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
  对于涉企乱收费问题,将采取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整治。
  在治标方面,既要重点查处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交通物流、网络平台等领域的乱收费行为,也要积极推进涉企收费监测点建设,对乱收费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在治本方面,既要积极开展涉企收费政策措施合规审查,从源头上抓好治理。同时也要制定出台乱收费行为处理办法,真正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对于涉企乱罚款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落实过罚相当原则进行纠治。
  落实过罚相当原则首先要体现在小过轻罚、大过重罚上。对那些情节轻微、危害小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轻处罚,让执法有温度;对那些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公共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从重处罚,让执法有力度。
  落实过罚相当原则的同时,也要体现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上。
  “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有效破除发展的障碍堵点,支持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北京3月1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