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首部保护“母亲河”地方性法规施行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法治日报
2023年10月17日
本报讯 记者赵志锋 甘肃省首部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基础性、综合性重要地方性法规——《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10章97条,主要聚焦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管理、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保障与监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
在规划与管控方面,《条例》规定了省人民政府落实国家相关规划,以构建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省级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黄河流域规划体系。
在生态保护方面,《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编制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黄河流域市(州)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条例》明确,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甘肃高质量发展特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
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条例》对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提出要求,对黄河文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予以明确。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认为,《条例》鲜明确立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水资源节约利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核心要求,对指导和规范甘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