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法治

03版:关注·世界环境日

04版:法治经纬

05版:平安中国

06版:平安中国

07版:守法普法

08版:综合

09版:公告

筑牢自贸港风险防控网 优化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海南省政法机关护航全岛封关运作“一号工程”

法治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编者按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六年来,海南上下牢记嘱托、担当实干,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努力闯出一条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引领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法治日报》采访组近日奔赴海南海口、洋浦、东方、三亚等地,深入调研采访海南打好封关运作准备攻坚战、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法治护航自贸港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本报采访组

  作为海南省唯一的旅游业上市公司——凯撒同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面临破产危机,一旦公司破产、股票退市,全体职工将面临失业,4万余名中小股东投资将受损,也将对三亚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要避免退市,凯撒同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其6家子公司必须在2023年12月29日前通过重整化解债务危机,实现净资产为正。
  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经济产业发展,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当地政府开启了一场全省首例旅游业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抢跑赛”。经过努力,仅用时179天,便引入投资资金12.3亿元,纾解债务超过63亿元,有效保护了逾4万名中小股东的权益,最终化险为夷。
  这是本报采访组一行在三亚中院了解到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亚中院以破产审判“小切口”,助推营商环境“大发展”,是海南省政法机关积极投身服务保障自贸港建设,持续优化一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剪影。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目前唯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下,全省政法机关聚焦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大局,聚焦封关运作,统筹发展和安全,用更高水平的平安海南、法治海南护航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攻坚之年。海南省政法机关将围绕全岛封关运作这一“一号工程”,更加注重厉行法治、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安全稳定、淬炼政法铁军,擦亮“平安自贸港”“法治自贸港”亮丽名片,以政法工作现代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新篇章。
筑牢自贸港风险防控网
  海南各大离岛免税店是市民游客的打卡地点之一,本报采访组一行近日在三亚离岛免税店看到,排队购物成为海南离岛免税店的常态,不少游客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离岛免税政策福利。他们向记者表示,这里的商品“不仅价格便宜,质量也有保障”。
  但免税店内醒目的“套代购”风险提示表明,近年来有一批“中间商”,伺机利用他人离岛免税购物额度,组织团伙购买离岛免税商品进行二次销售牟利,从而产生“套代购”这一新型走私违法犯罪行为。
  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陈某某利用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通过中介雇佣代购人员购买化妆品、洋酒、手机等免税商品,后将上述免税商品进行二次销售牟利。其间,陈某某使用其本人及亲友银行卡支付免税商品货款5000余万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共计偷逃税款930余万元。去年3月,陈某某被抓获归案。因犯走私普通货物罪,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
  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是事关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
  近年来,海南省政法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以自贸港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为主线,全力以赴防范化解中央关注的、群众关心的、海南易发的自贸港建设重大风险,确保既“放得开”又“管得住”。
  按照海南省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部署要求,海南省高院设立9个司法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2023年,开展打击治理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靖海”专项行动,全省法院审结走私、洗钱、逃税等涉自贸港封关运作重点领域犯罪案件133件。
  记者注意到,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把做好检察环节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专门成立重大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系统统筹发力。深化落实琼粤桂三省区反走私刑事检察协作。深化落实上游犯罪和洗钱犯罪同步审查机制。
  在省委自贸港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领导下,海南省公安厅完善风险防控工作机制,紧握风险防控主动权。其中,高压严打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行为,织密海上、岸线、岛内三道反走私防控圈,2023年,累计侦办走私刑事案件193起,打掉走私团伙131个,在海关总署、公安部组织的专项工作五项考核中均位列第一。
  2023年5月6日,海南省打击走私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省委、省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开展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专项治理,提出一年“治标”、两年“治本”、三年“承压”的阶段性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风险防控重点项目建设。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的“一号工程”,是智慧海南建设的亮点工程。2018年11月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单位从无到有建成了社管平台,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防控自贸港风险的重要屏障。
  同时,加强反走私综合执法站、海警工作站建设,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三无”船舶综合治理规定》,确保走私风险可防可控。推进政法业务协同平台等项目建设,海口等5个市县相关工作通过中央政法委验收,政法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如今,“坚持守牢底线,建设安全有序、风险可控的自贸港”“风险防控做得好,海南自贸港建设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优化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亚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在此投资兴业提供了很多便利,节省了企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三亚合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报建经理周玮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外地企业首次来三亚异地成立子公司开展业务,体验到了三亚在营商环境方面进行系列改革带来的便利。
  “三亚推出的主题式审批能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定制主题,比如企业发起‘我要建板房’主题,所有审批流程都可以在这个主题下一次性完成,不用企业挨个找政府部门报批。”周玮说,通过主题式审批途径,本来需要半个多月才能办完的审批手续,一周内就能办完,还不用企业“跑腿”,十分便利。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所在。企业家对三亚营商环境给出好评,是三亚市营商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缩影。
  一直以来,海南省政法机关坚持厉行法治,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面贯彻落实海南自贸港法,加快构建海南自贸港法规体系,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自贸港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为此,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营商环境专班办公室,加强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统筹领导,出台《海南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动全省破产管理人协会成立,推动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被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典型案例。
  针对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要求,海南法院2023年审结涉外、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258件。制定协议管辖示范条款,扩大国际商事纠纷受案范围,推动海南成为外商投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
  海南省检察机关坚持把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作为优化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近3年来,共办理企业合规案件115件。其中,2023年办理45件,同比上升10%。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检察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特色品牌。
  2023年,省公安厅会同省纪委监委、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多部门开展打击整治工程领域串通投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立案侦办245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94人,破获一批重特大案件。
  海南省司法厅推动出台《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海南省行政调解规定》等,加快全面依法治省和法治政府建设。去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9.47%。开展“百所进千村”民法典集中宣讲等普法活动。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和仲裁业务开放。
  据了解,海南省司法厅突出自贸港封关运作急需,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去年起草和审查修改15件地方性法规、7件政府规章,特别是运用自贸港法规制定权推动出台7部法规,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创造更宽广制度空间。
  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一个个有效的实绩,让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强法治保障。
全力创建全国最安全地区
  近日,本报采访组一行走进三亚市吉阳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块电子大屏幕映入眼帘,里面涵盖了辖区依托大数据集成基层社会治理所需的数据和开发的平台。只见工作人员正坐在电脑前“巡查”,平台上,吉阳区辖区街道面貌一目了然,数据可视化预警分析平台让城乡基层治理更智慧高效。
  “新村社区第十二网格一处路面凹陷”“红郊社区第八网格地下水管破裂”“落笔大社区南丁村第十三网格有树枝横卧路面”……记者注意到,这是吉阳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上,网格员在辖区内日常采集的各类事件上报后形成的工单,在“受理—转办—落实—追踪”闭环智慧治理新模式下,推动着群众诉求一“点”就通。
  “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是集网格化服务管理、12345热线工单处置、数字城管、数据分析、职能考核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指挥平台。”吉阳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锐介绍说,该平台构建以区、大社区、社区、网格员四级管理联动中心,利用智慧治理手段,通过集中办公、集约管理和集成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补齐社会治理短板弱项。
  据介绍,海南省委政法委与时俱进推进综治中心、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机制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没有平安,就没有发展。稳定的治安环境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础。
  全省受理治安案件数同比下降2.3%,全省命案数下降9.7%,全省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建省以来最好水平……回望2023年,海南省公安机关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将“平安”二字镌刻在琼州大地。
  近年来,海南公安机关当好平安建设主力军,一个个打击整治行动在自贸港全面铺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开展自贸港封关前禁毒三年“固本防风险”行动,整治赌诈违法犯罪问题……
  据介绍,海南法院协助省委政法委建立万人起诉率季度通报机制,将诉源治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成效评估。今年,省高院出台诉源治理的工作方案和质效评估办法,构建全省法院全流程诉源治理体系。海南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从严惩治各类严重犯罪,聚焦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做好检察环节诉源治理工作。
  少年儿童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未来和希望。2023年2月,海南在全省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成立由省委政法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高院、省检察院等单位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推进家庭防护、教育防护、社会防护、司法防护“四大行动”,在琼州大地掀起未成年人保护热潮。
  2023年,在省委政法委推动下,海南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政法干部蹲点指导矛盾化解等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经验做法,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文昌市人民法院、昌江黎族自治县公安局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称号。
  海南在全国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了一批“懂乡音、知民意、有公信、精法律”专职人民调解员并实现全省全覆盖,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调解员队伍体系,有效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建功新时代,共筑平安梦。海南省政法机关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平安海南建设,深化全国最安全地区创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024年4月10日,海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丹阳主持召开省委政法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时指出,全省政法机关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牢牢守住海南自贸港安全发展底线。要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整治,明确整改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立说立行、即知即改、动真碰硬,切实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优化海南自贸港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陈建国 邢东伟 张守坤 翟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