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法治

03版:关注·世界环境日

04版:法治经纬

05版:平安中国

06版:平安中国

07版:守法普法

08版:综合

09版:公告

能动做好保护发展文化治理四篇“大文章”

人民法院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一年间

法治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本报记者 张昊
  
  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大事。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为黄河安澜、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健全了法治保障。
  黄河保护法施行后,截至今年4月30日,沿黄河九省区法院共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73998件。其中,刑事案件6848件,民事案件50592件,行政案件15134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424件。
  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年来,人民法院依法能动履职,切实以司法之力扛起治黄兴黄的使命担当、筑牢黄河秀美安澜的法治堤坝。
共筑司法屏障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开发利用、文化遗产保护,沿黄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生改善,都是司法审判要扛起的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4次组织召开黄河流域审判工作推进会,制定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等环境资源司法解释14部,出台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意见等规范性文件15件,发布流域保护等专题指导性案例15件,与有关部委开展黄河生态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指导地方法院依法准确适用包括黄河保护法在内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在此基础上,沿黄九省区法院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基本原则和制度规则,立足山水相济大保护的流域司法特色,依法能动履职。
  ——环境资源审判体系持续优化。沿黄河法院提升环境司法专门化水平,因地制宜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建设。截至今年3月底,黄河流域共设立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组织424个。内蒙古法院设立乌梁素海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乌梁素海沿岸、渔场民商事纠纷及涉乌梁素海流域的相关案件。青海法院在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和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等处设立警示教育基地、司法协作修复基地,构建“案件审理+司法宣传+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司法保护体系。
  ——环资裁判规则不断完善。最高法不断丰富完善包括黄河流域保护在内的环境司法规则。沿黄河法院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域特色及审判需要做实做细。四川法院针对黄河上游冻土、若尔盖草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完善上游司法保护政策依据。陕西、甘肃、四川、重庆4省市11家中院联合制定非法采矿刑事案件证据指引,统一类案裁判标准。
  ——流域司法协作协同走深走实。最高法联合相关部委签订建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司法合作协同机制框架协议、开展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沿黄河九省区高院签订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不断推动完善跨区域协作、跨部门联动的流域保护长效机制。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5省区7地市中院召开黄河“几字湾”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联席会议,共筑流域生态安全司法屏障。
  ——用法治力量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全国首例非保护区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案,推动出台联合惩治机制,有力保护流域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文物局构建文物保护协作机制,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立“黄河文化司法保护基地”。
  积极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人民法院的使命与担当。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年来,人民法院找准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点,能动做好保护、发展、文化、治理四篇“大文章”。
守住安全底线
  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必须以最严法治守住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底线。
  陕西韩城地处黄河西岸,是一座以煤为基、因钢而兴的工业之城,也是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之一。如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司法提供了有益样本。
  韩城市某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某焦化公司)系陕西省重点排污单位,国家环保部门要求在其焦化厂焦炉烟囱上安装烟气自动在线监测设施,并与国家环保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系统联网。
  2022年9月,某焦化公司焦化厂副厂长徐某杰接到关于烟尘测试仪在线监测颗粒物排放数据超标的请示后,私自决定并授意环保主管郭某伟拆卸相关装置,并由炼焦车间工人张某具体实施。炼焦车间主任贾某敏在巡查中发现相关装置被私自拆卸,未予制止,默许、纵容拆卸。
  2023年2月,生态环境部督导检查时,为逃避监管,徐某杰授意郭某伟、贾某敏指使张某再次拆卸相关装置。多次拆卸相关装置的行为造成某焦化公司焦化厂烟囱颗粒物在线监测数据明显低于排放标准,严重失真,影响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2023年3月,执法部门对某焦化公司处以100万元行政罚款。检察机关对徐某杰等4人提起公诉。
  面对这起重点排污单位非法干扰环境监测设备的犯罪案件,韩城市人民法院落实最严法治,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追究4名被告人刑事责任。在严厉惩治逃避监管违法犯罪的同时,韩城市法院依法能动履职,督促某焦化公司进行整改,健全完善环保考核监督管理制度,并督促企业学法、知法、守法,延伸审判效果,实现企业降污减碳协同增效。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黄河保护法确定的基本原则。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流域审判职能作用,最高法下发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意见,沿黄河法院积极行动,聚焦节水利用、水沙调控、防洪安全、污染防治等方面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对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预防,让黄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真正“长牙带电”。
推动协同共治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黄河保护法施行后,银川铁路运输法院办理了罗某福等5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该案涉幼鸟达1000余只、蛋卵6000余枚。该案中,人民法院着眼于如何让野生鸟类顺利回归自然,与有关部门建立协同治理机制。
  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罗某福多次到宁夏收购野生鸟类幼鸟及蛋卵,孵化饲养后出售获利。罗某福还将两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疣鼻天鹅对外出售。杨某兵、李某楠、薛某、张某弟分别在宁夏沙湖、星海湖和内蒙古乌梁素海等黄河湿地,通过网捕、掏窝等方式猎获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野生苍鹭、灰雁等幼鸟及蛋卵出售给罗某福及案外人。除自行猎获野生鸟类外,张某弟多次收购他人猎获的野生鸟类出售给罗某福,杨某兵在罗某福收购部分幼鸟及蛋卵时提供临时放置场所并担任驾驶员。
  非法猎捕、收购、出售野生鸟类及蛋卵,阻断了迁徙候鸟自然繁殖,严重损害物种和生物基因多样性。银川铁路运输法院对罗某福等5人猎捕与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追缴违法所得,全链条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行为。
  银川铁路运输法院在办案的同时,主动协调林草、水利等相关部门做好扣押在案的鸟类和蛋卵救助养护,促使孵化出1100余只鸟类。经过四个月的喂养后,1100余只鸟类顺利回归自然。法院还促成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互助配合协作机制,形成了多部门联合保护黄河流域野生动植物的强大合力。
  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沿黄九省区法院司法协作机制作用,加强与公安、检察、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协作,以常态长效协调联动促推大保护、大治理。
  宁夏法院以诉源治理为契机,协调司法行政机关出台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将环境资源民事纠纷、行政争议纳入“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山西法院建立河曲黄河湿地等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黄河万家寨库区生态保护巡回法庭、“零碳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保护法为人民法院在法治轨道上扎实服务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人民法院在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履职担当,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而不懈奋斗。
漫画/高岳